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
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说:“到1997年还有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此后“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的关键是
A.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 |
B.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C.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使落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仿佛一下子‘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C.民主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 D.民主革命的完成有助于俄国成为强国 |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一再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如下三项措施:一是普选产生公职人员;二是一切公职人员的工资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工资;三是人民群众监督并可随时罢免公职人员。这些措施能可靠地防止
A.国家机关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卷土重来 |
C.公职人员去追求升官发财 |
D.国民自卫军控制工人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