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 B.“‘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
|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 D.“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
|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
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 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
| 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 D.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 A.权利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的前面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袖子上的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A.长袍马褂 | B.中山装 | C.西装 | D.列宁装 |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
|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