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 348 000公吨和16 251 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二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费城会议图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后来英国王权进一步被架空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示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
阅读下面材料: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你认为导致了李约瑟先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在欧洲历史上,有两次伟大的思想革命运动,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前奏和序幕,启蒙运动是规模更大、革命更深入和更彻底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请回答:
(1)马克思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老,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文中“久受崇敬的服装”具体是指什么?指出这场穿古装演新戏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先决条件及思想内涵。
(2)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哪个国家?其主要原因何在?启蒙运动孕育和催化的直接实践是什么?
(3)启蒙运动所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一姓之兴旺,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共同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
(3)谈谈你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