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
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 B.维护朝政稳定 | C.削弱宰相权力 | D.增加决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