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甲午年,也是甲午战争120周年。2014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2014年3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多个场合阐述中方对当前钓鱼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要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及时妥善处理好两国间存在的敏感问题。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钓鱼岛统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日方采取任何方式窃取中国钓鱼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实际行动,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结合材料说明,运用《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看法和政策主张包含的政治生活的依据。
某老工业企业,抓住国家调控机遇,淘汰落后的炼钢炼铁高炉,同时依托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一批新产品。打破了节能的最大瓶颈,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统一管控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回收和二次利用。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燃烧低热值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发电满足生产的同时,回收煤气12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余万吨,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企业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工业企业如何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的。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提出,要充分考虑到中亚各国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要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中国政府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个性化、非主流的表达方式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风尚。这些网络语言日益显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一份媒体总结的《网络流行语盘点》中“不作死就不会死”“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这些网络流行语赫然上榜。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新的语言文化,其中不乏充满活力和新意的话语,从某种角度讲,是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第二种是,打破语法常规拼凑出来的网络语言也让人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汉语的发展。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研究,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研究,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国际问题研究,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的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 338人死亡,192人失踪,1 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
(1)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