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氏族制度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歌曲中平实的歌词却表达出了国家对人民的热爱,记录下了人民对国家的眷恋。
材料二: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张“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还要求,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2)某班专门举办了以“维护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列举出你的发言提纲。

(32分)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2004年后,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是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措施。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戊,是1949年的1万倍,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
材料二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区域或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和工业流动具有必然性。但这一注射导致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格局现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材料三针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现状,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简析我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是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而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呈现着
“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天津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感受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感受文化软实力
2009年,天津市政府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11个项目为载体,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创建“特色文化名城”.天津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1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材料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
学生调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但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核心价值观占主体位置。国家观念和意识、公共利益和公民意识等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的思想价值体系中根深蒂固,已经成为“80”和“90,'后这一代人的价值主体并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行为.但少部分青少年很容易受社会文化潮流的襄挟,做出非理性,甚至破坏性的社会行为。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并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总体企稳回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了一个清晰的“V”型反转,实现GDP增长8.7%。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1)运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
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5分)
材料二:2009年,天津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契机,经历了一场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质变.一年来,在农村新增种植业设施1 0.1万亩;建成了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商贸旅游业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33%;自主创新的新项目占全部建设项目的90%,申请发明专利222项,12个国家级的创新平台落户滨海新区;培养和引进的一大批技术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我市固定资产投赉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我市实现了生产总值增长16.5%的预计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天津市是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与发
展方式的质变的?(12分)

材料

(1)说明图2、图3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2)针对图3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