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基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道”予以谴责。他告诫统治者“物或损之而益”,若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反而有益于统治地位的巩固。上述观点
①否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斗争性,倡导“人之道”效法“天之道”
②承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同一性,希望统治者遵行天道来治理国家
③提出“物或损之而益”,这一思想,承认“损”与“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④反对统治者“损不足奉有余”,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体现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这里的人大代表行使了
A.立法权 | B.决定权 | C.表决权 | D.监督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B.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国家法律要充分反映民意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任何哲学都是 ()
① 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 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 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 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机械唯物主义 |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C.机械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