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万众举目的“神舟十号”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和各项科学实验任务后,从茫茫太空安然回到祖国怀抱。“天宫一号”与“神州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中交会对接技术,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部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航天站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重要成果。圆梦九天的壮丽征程,不仅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更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提别能公关、特别能分享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请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于高考文理不分科,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材料二汉语不仅是我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近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于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调整引起社会关注。其中北京拟将英语分值150分降100,语文分值由1 50分提高到180分。专家分析说,这一调整将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1)专家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教改的症结仍然是高考制度选择高考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10分)(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提高母语教学要求的必要性。(8分)

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排放
其他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中国互联网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互联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①线上购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②传统零售企业加紧布局电商领域,拓展知名度;
③2012年电商价格大战几番登场,多次掀起网购高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受益于新兴市场推动,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为24亿人,增长率同比为8%,中国居于首位。互联网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宅经济”的强力发展。众多“宅人”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催热了“宅经济”,改变了“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宅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为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要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实施海外推广计划,扶持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和外宣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影视周。文化周等活动。网络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一环。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大局。
(3)请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的意义。并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管好互联网”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