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 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做到
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③和睦相处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之所以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
②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是多样性的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麦加神庙等等,它们的不同风格体现了
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 B.建筑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
C.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