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县政府针对农村精神文化匮乏、干群关系紧张、社会动员管理困难等问题,创造性开展“舞动乡村”文化活动。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提供服务、投入资金,推进示范点建设;组织村民现场“讲、评、议”好人好事,发动基层文化志愿者开展“我为老歌填新词”舞动乡村舞曲及主题曲征集活动,将思想道德、尊老敬亲、热爱家乡等内容作为新词,老歌新唱,歌颂生活;跳舞现场每周召开村情通报会,每月召开村民议事会,选派机关干部走进活动现场,讨论村务、评议工作、研究事项、调解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舞动乡村”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7.8%。这是时隔三年后,我国经济增速又一次回落到8%以下。经济增速下行,除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外部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问题与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造成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讲要转方式、调结构,但并没有取得太多的实质性进展,关键原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各产业企业似乎都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即便是循着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能赚到钱,因此,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够充足。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全球经济形势持续疲软、各个产业长期以来粗放发展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产业盈利水平下滑。比如,钢铁出现全行业亏损,服装业赚钱越来越难,煤炭行业的销售利润也在降低,等等。这种局面将倒逼各个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速下来了,为什么对转方式、调结构有利?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调结构、转方式提出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集中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这一表述新意十足,内涵丰富,引起会场内外广泛关注。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十八大”指出,要发挥财政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请指出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发挥哪些主要作用。
(2)从经济生活角度出发,为建设生态文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9月29日正式挂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试验区将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陆续实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说明下表所列试验区政策的重要意义(6)分
特殊政策 |
重要意义 |
对投资与贸易由“重审批、轻监管” 转变为“重监管、轻审批”。 |
① |
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如利率市场 化、汇率自由汇兑等。 |
② |
拟采取税收优惠,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 |
③ |
材料二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什么能够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
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我们身边的财政”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上网、咨询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财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同时期我国采用了不同的财政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政策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国为什么调整财政政策。
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力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主要是因为聚集效应可以使城镇的经济效率远高于农村,即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会产生社会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激发创新效应、节省交易成本等,这些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斯密关于分工的理论,分析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繁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