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
|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
|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
|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
。现取
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4.4g | B.6.2g | C.8.8g | D.10.6g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C.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剂不蒸发),溶液浓度增大 |
|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
|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 C.C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
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
| 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
|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 C.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质量一定相等 |
|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
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
、
、
、
、
、
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固体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是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