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
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
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
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
B.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
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拟人) |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 |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
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
下列符合“一句一景,四景组成统一意境”的写法的一项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B.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D.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下列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后人常用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它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相近。 |
B.李密在《陈情表》中形容自己孤苦的成语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祖母病危的成语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C.陆游在《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联中运用六个意象直接组合,概括了宋军两次抗金的大胜仗。 |
D.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表达对廉颇晚年壮志虽在却无人赏识的处境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