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
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
A.六倍体、单倍体 | B.六倍体、三倍体 |
C.二倍体、三倍体 | D.二倍体、单倍体 |
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率快 |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AB段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若把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则后期的细胞中
A.DNA含量增加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
B.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增加一倍 |
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 |
下列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B.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性状 |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D.白化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
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中严格遵循A与T、C与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
C.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2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
D.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合理的是()
A.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中 |
B.可能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
C.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