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光强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
龙眼 |
光能的利用率(%) |
0 |
2.30 |
2.20 |
2.00 |
1.80 |
1.60 |
1.50 |
1.40 |
1.30 |
1.20 |
净光合速率 |
—0.60 |
2.50 |
5.10 |
6.55 |
7.45 |
7.90 |
8.20 |
8.50 |
8.50 |
8.50 |
|
芒果 |
光能的利用率(%) |
0 |
1.20 |
1.05 |
0.90 |
0.85 |
0.80 |
0.75 |
0.70 |
0.65 |
0.60 |
净光合速率 |
—2.10 |
1.10 |
3.70 |
5.40 |
6.50 |
7.25 |
7.60 |
7.60 |
7.60 |
7.60 |
A.光强大于0.1,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
B.光强小于0.5,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光强大于0.7,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2浓度
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中的核DNA含量是b中的核DNA含量的两倍,最合理的解释是()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移向两极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
对如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
如图甲为在一定浓度CO2缓冲液、其它最适条件下培养的植物,图乙的a、b为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量相对值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乙表示甲图完全培养液中镁离子的浓度,由a到b的变化说明植物对镁离子的吸收的相对速率小于对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 |
B.若图乙表示甲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的变化,则a到b可能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光照减弱 |
C.若图乙表示在对甲图植物遮光处理后的呼吸速率由a到b变化,则可能是适当升高了温度 |
D.若图乙表示甲图植物光合速率由a到b变化,则可能是适当提高了CO2缓冲液的浓度 |
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B.过程②为光合作用,原核生物可以进行此过程 |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和H2O |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列文虎克是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 |
B.罗伯特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 |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