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
下列有关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S型菌的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只出现表面光滑的菌落 |
B.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C.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都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其各自的效应 |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在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中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RNA→DNA ④mRNA→蛋白质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基因重组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 |
C.③⑤⑥⑧ | D.②③⑥ |
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
B.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
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
C.两者都含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有色素 |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两个含15N的精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