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 kb和0.2 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 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由于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上,因而失去了该酶切位点,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 kb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为1、2、3的三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样品所对应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以βA、βS表示相关的基因)
A.βSβS、βAβS、βAβA
B.βAβA、βAβS、βSβS
C.βAβS、βSβS、βAβA
D.βAβS、βAβA、βSβS
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内,连续繁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百分数为()
A.100%、100% | B.25%、50% | C.50%、50% | D.25%、0 |
右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④形成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
B.⑥在DNA中的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 |
C.如果该片段复制两次,则至少需要游离的鸟嘌呤核糖核苷酸6个 |
D.DNA解旋酶作用于①处的化学键 |
禽流感病毒是造成“鸡瘟”的罪魁祸首,当它进入鸡的体内后能大量增殖,它在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模板和原料提供者分别是()
A.禽流感病毒和鸡的体细胞 | B.都是禽流感病毒 |
C.都是鸡的体细胞 | D.鸡的体细胞和禽流感病毒 |
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
B.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是一个物种 |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
D.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的性状是相同的 |
下面两幅图是某种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有关示意图。
(1)图一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图中1号染色体上出现a和a`的原因是。
(2)依据图一分析,若图二纵坐标表示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m所代表的数值是。若图二纵坐标表示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m所代表的数值应是,bc段形成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