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写道:现代世界极需要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和气”的思想,如果这种思想能为世人接纳,世界将充满欢乐祥和。下列符合中国传统的“和气”思想的主张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③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国都要认同中华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④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商贸活动 | B.人口迁徙 | C.互联网 | D.教育活动 |
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独特性 | B.多样性 | C.开放性 | D.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