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反射弧及其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
B.乙图的b处神经纤维膜对 Na+ 的通透性强 |
C.甲图的⑥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ATP |
D.人体内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
B.由实验数据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t4 |
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
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
下图为人体内某细胞发生的变化,则一定发生的是
A.甲细胞发生了脱分化过程 |
B.甲细胞正在发生凋亡 |
C.乙细胞将不断进行减数分裂 |
D.乙细胞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改变 |
下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I—l是纯合子。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
①Y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③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④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I;I | B.II-1或 I;I |
C.II -1;I | D.II -1;II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