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
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刘备)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脩好於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於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依:投奔 |
B.未见知待见:看见 |
C.大王今若委质於魏委质:投靠 |
D.身之衣食资仰於官资仰:依靠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邓芝“赤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②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③自表请见权曰④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⑤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⑥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⑤ | D.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入蜀后,没有得到别人的了解和重用;一次和先主的谈话,使他获得了器重和信任。 |
B.吴蜀两国原来关系较好,但是刘备去世后,孙权担心魏国弱小,结盟于己不利,一度产生了动摇。 |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动了孙权,恢复了盟友关系。 |
D.在和孙权谈论吞并魏国后的前景时,邓芝直截了当地告诉孙权,蜀国一定会重新开始对吴国的战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以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xiá,木笼] 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 | 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
C.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 |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C.此世所以不传也 | D.得璧,传之美人 |
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夫晋,何厌之有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孔子曰:“何陋之有 |
《师说》中出现的“师”字大致有如下意义,“老师”“以……为师”“学习”“从师”“具有专门技艺的人”,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⑦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A.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 B.①⑤∕②⑨∕③④∕⑦⑧∕⑥ |
C.①⑤∕②④⑦∕⑥⑧∕③⑨ | D.①⑤∕②⑨∕③∕④∕⑥⑦⑧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也。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卅宰。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邓禹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卅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飒下车,修庠序之数,设婚姻之礼。期年间,
邦俗从化。先是含
、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募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又耒阳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万。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二十五年,征还。光武欲以为少府,会飒被疾,不能拜起,敕以桂阳太守归家,须后诏书。居二岁,载病诣阙,自陈困笃,乃收印绶,赐钱十万,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佣以自给给:给予 |
B.辄发民乘船发:征派 |
C.于是役省募息息:停止 |
D.载病诣阙诣:到……去 |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卫飒政绩的一组是()
(1)辟大司徒邓禹府
(2)举能案剧
(3)修痒序之教,设婚姻之礼
(4)习其风土,不出田租
(5)列亭传,置邮驿
(6)罢斥私铸
A(1)(3)(6) B(3)(5)(6) C(2)(4)(5) D(1)(2)(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卫飒仕途坎坷,被贬为边远地区桂阳的太守。到任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改变了当地落后的面貌。 |
B.卫飒在治理桂阳时,免除劳役,处罚了奸吏,同时还凿山通道,方便交通,于是流民逐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
C.卫飒管辖的耒阳县出产铁矿石,他禁止私人冶铁,这样做不但减少了犯罪,而且增加了县里的收入。 |
D.卫飒历仕王莽、光武两朝,老来贫病交加,由于他为官清![]() |
把文言文阅读
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郡远者,或且千里。
译文:
(2)会飒被疾,不能拜起。
译文:
(3)视事十年,郡内清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