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下图,注意汉字的变化,用简洁的语言转述得到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市环卫处欲招聘8名“80后”的大学生来做“粪便处理工”。近日,记者从该市人事局发布的报考人数一览表上看到:8个“淘粪工”岗位有1102名大学生竞争。
对于“大学生竞争‘淘粪工’”一事,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连贯,150字左右)
答:

下面这个形象的说法中蕴涵着许多哲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其中的一条哲理。(2分)
旅游从来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到别人住腻的地方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2分)
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文登网讯)现在多数饭店、餐馆都在餐桌上配备了一次性筷子,而就餐者认为,一次性筷子都是专人专用,外面又有塑料包装,心理上感到很“安全”。业内人士介绍,一次性筷子的保质期为四个月,已过保质期的一次性筷子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经常用这种筷子进餐,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滋生致癌物——黄曲霉素,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材料2:海经讯(实习记者 杨雄信)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黑筷子”的生产过程,让不少每天在外就餐的人们担心不已。据央视曝光,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熏硫磺、石蜡、双氧水等多种化学药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触目惊心,让不少人对一次性筷子一直以来“更加卫生”的好感消失殆尽,但昨日记者走访海口多个餐馆和批发市场发现,在一些中小餐馆,顾客仍然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批发市场里一次性筷子也照卖不误。
材料3:有人揭内幕,一次性筷子是用杨木、桦木、毛竹制成的,而且大多以原木形式加工而成,不像此前人们常说的——一次性筷子是用边角废料制成的。而据说,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可减排二氧化碳20克。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按要求改写下面的语句。
采用总分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要求:①不得改变原意;②适当添加语句;③语言连贯。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