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干,就受不了了。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 字。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馥郁芬芳。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清朝三代皇帝老师翁同铄也曾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小书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被碰掉一块的圆,决心要找回丢失的部分,便踏上了征程。由于残缺,他滚得很慢,得以与路上的花、草、小虫谈话。有一天,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变成了完整无缺的圆,但因滚得太快,错过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请以“完美与残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朝宣正年间,赵豫担任松江太守,每当见了来告状的人,就告诉他说:“明天来。”
如果你想生气,不要立刻表现出来,要等24小时。24小时过了之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即使想去揍人也可以,但一定要等24小时才能行动。
你对上述观点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以“等一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