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权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步入了快车道。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
材料二 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确定2014年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改革任务,以下是和企业有关的一些改革举措。
1 |
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
2 |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一些自然垄断行业放开一些竞争性业务和推出一批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的项目,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3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行业范围 |
4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 |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频频应邀到访,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一系列新举措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依据材料,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对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进行解读。
201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汽车价格整体呈稳步下行的走势,尤其是国产轿车价格呈加速下滑走势。据有关方面统计,前8个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340.57万辆,销售汽车328万辆,在供给持续增长的同时,销售增长也明显放缓;随着我国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中高档轿车零部件已由原先的完全依赖进口到目前已基本实现国有化。随着汽车厂家劳动生产率及国产化幅度的提高,运营成本、财务成本不断下降。在传统汽车竞争加剧的同时,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方兴未艾。2014年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传统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参考示例,完成下表。
观点 |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其具体内涵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不管如何,“孝顺”、“孝敬”等情感和态度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其中。 |
① |
当代人对待传统的“孝”应该有所扬弃——摒弃封建时期“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发扬“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尊敬、陪伴。 |
② |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孝”文化也被赋予新时代精神,比如当代“孝”的前提是长辈和晚辈在人格上的平等。 |
③ |
良好的“孝”文化,于个人、于家庭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正确、健康的“孝”文化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
示例: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孝”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对“孝”的教育可以提升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 |
④ |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我国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其中不乏成功的典例。但是由于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被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因此,导致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这也就直接导致我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额较小。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于2015年9月17日至9月20日在四川绵阳成功举办。本届展会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
材料一:博览会首日,国际电子信息发展论坛在科创园区创新中心举行。工信部陈司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三点重要内容:“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科技不断进步,同时科技的进步,又推动了我国产业生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第二,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绵阳本土的长虹和九洲,它们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如果我国科技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力的开拓,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我国科技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就可以早日落到实处,到时候中华民族也就能昂首世界民族之中。”
材料二:为了使绵阳市各城区学校更多的学生到现场参观科博会,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协商决定:由教体局团购门票,供城区学生周六、周日入场参观,学生凭学生证入场参观,如无学生证的,可持学校出具的证明入场。在组委会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们近距离的感受了科技的魅力,纷纷表示:“走进科博会展馆,仿佛置身于一座科技的殿堂。”
(1)结合材料一中陈司长的观点,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注重科技的发展。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一谈材料二中市教育局和组委会做出相关决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