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①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②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③都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艺创造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活生生的实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在封建社会,“孝”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亲、爱人、爱国等思想。可见,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 A.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 B.一概否定,推陈出新 |
| C.承袭传统,尊重习俗 | D.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下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地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就文化自身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 )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进步 ③思想运动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9年5月12日,寄表对“5·12”汶川地震中逝者哀思的菊花在网上盛开,网民们纷纷用虚拟的网络语言表达真实的民族大爱。网络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体现了(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
|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
|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