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①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②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③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④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截然不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 B.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
C.世界统一于物质 | D.实践决定认识 |
实践做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 B.自觉能动性 | C.直接现实性 | D.社会历史性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
A.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联系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
C.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社会历史性 |
D.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
“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