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
| A.封建迷信 | B.抑制商业 | C.以农立国 | D.以民为本 |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左”倾错谩得以根本纠正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
图中烟标提供的信息表明,中国当时正在()
A.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 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 |
|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 D.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
9世纪后期,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就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要求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 B.资产阶级革命派 |
| 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 |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 4万余枚增至128 4万余枚,增长了157 .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 .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张謇就任农商
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掇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
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
|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