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有利于社会和谐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GNP:国民生产总值)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3%
2%
8%
1973—1975年
4%
3%
4%

①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下面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时期是美国政府把自由主义作为主要经济政策时期
B.b段时期出现的经济问题表明执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必要
C.c段经济回升主要是美国政府实行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
D.d段时期经济发展与美国出现的知识经济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这表明德国(  )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