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 D.传统手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入侵 |
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 | 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
| B. | 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
| C. | 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
| D. | 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 |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 B. |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 C. |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 D. |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 B. |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 C. |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 |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 |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
| B. |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
| C.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 D. |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 |
①④ |
B. |
②④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