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 | B.冶金采矿业 | C.机器制造业 | D.轻工纺织业 |
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
西汉 |
15.3 |
10.1 |
13.6 |
东汉 |
16.0 |
14.2 |
12.4 |
唐代 |
13.99 |
9.81 |
15.87 |
北宋 |
21.4 |
13.8 |
23.6 |
南宋 |
27.2 |
14.8 |
22.7 |
明代 |
11.1 |
24.2 |
93.6 |
清代 |
65.6 |
132.8 |
326.8 |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 D.新航路开辟 |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
①水路交通运输②魏晋商品经济③唐诗宋词盛况④地域文化特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 | 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 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