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家马克垚认为:“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马丁•路德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表现为
A.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 B.主张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之下 |
C.带有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 D.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
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
C.使文艺界出现八大“样板戏” |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这回提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应如何回答( )
①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没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③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④“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即使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情况下,下列现象也不可能允许发生的是( )
A.批判斯大林的错误 |
B.宣传唯物主义观点 |
C.宣传信仰基督教 |
D.宣传唯心主义观点 |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以下剧照是出自这一时期的一部名作,这部名作是( )
A.《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B.《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
C.《满城尽带黄金甲》 | D.《茶馆》 |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的 |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的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暂时性的方针 |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