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北华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 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 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厂纪律严格 |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D.贫富差距缩小 |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之所以能成为近代第一批世界大国,其主要因素
①两国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列 ②两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④英法两国的力量尚不及西班牙和葡萄牙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
|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个‘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黄金热”的驱使
③君主专制政府的鼓励
④封建制度的发展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