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
|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 C.重利轻义 | D.重商轻农 |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1914-1918年应是
| A.4.6个 | B.3个 |
| C.2.5个 | D.0.55个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 D.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