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仔细观察《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一图,它说明了什么
A.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拿破仑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
C.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 |
D.罗马教皇控制着当时的法国 |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 B.万民法 |
C.公民法 | D.《民法大全》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有
①世界客观形势的发展②中国领导人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重心
④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为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 |
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
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A.坚持独立自主 |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
C.反对霸权主义 | D.推行不结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