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八·—九”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 B.苏联经济改革出现困难 |
C.1990年苏联局势动荡 | 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表现在()
①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②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斯大林③提出对外政策的“新思维”④主张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主要有①戈尔巴乔夫给东欧国家松绑”②西方的和平演变③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④苏联解体的影响()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二战”后,东欧国家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是因为 ( )
A.各国照搬苏联模式 | B.各国受制于美国,成为西方反苏的前沿阵地 |
C.苏联强迫东欧各国在内政外交上与自己保持—致 | D.苏联占领了东欧各国 |
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