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表明洪仁玕的外交思想是( )
①承认外国的先进技术文化 ②实行开放政策,全境对外通商
③对外国人的活动缺乏警惕 ④维护国家主权。
| A.①②④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
|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
|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
|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