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法西斯势力上升,威胁世界和平 |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 D.造成工人失业 |
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转移”应是指政治中心
A.自西方而移于东方 | B.自东方而移于西方 |
C.自南方而移于北方 | D.自北方而移于南方 |
在古文言文中,原没有第三人称的阴性代词,“她”最早出现于
A.新思想的萌发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新中国成立后 |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文明史观 | B.社会史观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B.国家、地区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
C.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 D.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开始形成 |
《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
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