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各地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幅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A.崇尚“富而好礼” | B.提倡“耕读传家” | C.鄙视“货殖功利” | D.摒弃“重农抑商”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是
A.以美日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 |
B.以美苏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 |
C.美国、西欧和日本相互竞争的格局 |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 |
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
①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
②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
③提高国际地位
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的概念由此问世。今天,“新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 | B.信息技术产业 | C.工业 | D.重工业 |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A.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
C.欧元的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
C.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