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以下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A.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大公报》倾向民主共和政治        D.时人政治主张的多样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
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
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
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B.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B.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
D.“会议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无条件自由选择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

该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的摘抄,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
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