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 B.外国资本 | C.封建官府 | D.地主阶级 |
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 美国的经济侵略② 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③ 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④ 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 |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
C.封建势力的破坏 |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