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
下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大明火柴公司,救国火柴),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
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 |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 B.小荷才露尖尖角 |
C.忽如一夜春风来 |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 B.张謇 |
C.李大钊 | D.鲁迅 |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6年 |
7010 |
13220 |
1850年 |
8919 |
23040 |
1854年 |
14122 |
62896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