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
下列字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①③②④ | D.④③②① |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 |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
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
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