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易中天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宏伟理想和绝对主张,这才能达成妥协,也才能完成制宪。事实上,妥协的结果并不坏。”下列史实与材料中的“妥协”无关的是
A.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
B.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
C.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
D.保留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而且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
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 B.《天演论》出版 |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
《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 | 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
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 | D.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