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18-19题。
18.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C. ①④ D. ②④
19.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古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和“伍子胥三天白头的传说”。这两个故事说明
①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④要积累正确的意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