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 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以下实施:鼓励旅游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平等竞争:通过国有经营性旅游单位转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注重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大营销、大开发战略观念,为安徽经济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二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和谐,不协调的因素也不断涌现。一个名为《内地人在港陋习》的帖子引发网友的强烈反响。“妈妈让小孩在地铁撒尿”、“蹲在列车内吃盒饭”、“在商场光身试衫”等有关内地游客不文明行为陋习的视频,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形象。 一个国家的强大,除靠经济和民生的改善外,还要靠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唯有全体国人学会做大国之民,拥有坦荡理性的健康心态、博大从容的民族意识,崛起的中国才能为人类和平发展、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三 2013年7月10日上午,省旅游局召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委员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求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分析安徽省发展旅游产业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当代国人应当如何做大国之民?
(3)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浪费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以及粮食进口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
注:据测算,我国粮食仅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每年餐桌上浪费食物总量价值高达2 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对人热情,大度不小气。这种观念表现在饮食上就是请客吃饭要量大档次高。这种习俗在如今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就变成了一种浪费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包括大学生。公职人员公款吃喝,不掏腰包不心疼;普通百姓多点菜有剩余,才显面子和身份;大学生不事稼穑、不知辛苦,糟蹋粮食不以为然。《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因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3)有人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结合材料一、二,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字传承着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如今,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学习、办公等方面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在衰退,提笔忘字、书写白字错字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
[清风]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思索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形式、出发点都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青松]汉字书写大赛应动员更多的人参加,不仅限于学生,还应包括教师、干部、工人、农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而不断放大这一活动的意义,使其真正成为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
[天地人]不要危言耸听,信息化逐一解决了汉字的输入、印刷排版、公众文字通讯与网站交流几大问题。信息化不但使汉字的保存有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还让用汉字书写的浩如烟海的典籍不致损害流失。并令汉字的传播速度和信度大大提高。
[XL]书法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书法教育需要进入中小学课堂。
[水语]信息化不是汉字文化传承的“桎梏”,而是一对“翅膀”,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将汉字发扬光大、继承创新,就必须善于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
(1)结合网友的观点,从文化生活角度,为汉字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信息化与汉字传承的关系。
(3)请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材料二 201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座谈,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的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12000元。
(1)为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你认为在经济上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至少写出五条)
(2)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方面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去地方调研,到了广东,在调研中,他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1)试从唯物论、辩证法两个角度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哲学依据。
(2)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试分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