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是某校八年级的学生,她妈妈对她要求很严格。对此,小丽经常感到不满。一天放学后,小丽应邀去同学家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小丽刚进门,焦急愤怒的妈妈就向她质问起来。妈妈:“你到哪里了?”小丽:“不用你管!”妈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了事怎么办?”小丽:“我不是小孩子,我的事我自己能做主,用不着你操心。”
(1)小丽为什么会和妈妈发生冲突?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2)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与父母的冲突和矛盾,保持与父母的和谐关系?
下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它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形似三人合臂相拥状似幸福和睦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看到这个会徽,我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什么?怎样做到这一点?
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召开一次关于"民族问题"的主题班会,他(她)们通
过各种途径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在新疆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期间,很多维吾尔族群众挺身而出,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材料二: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影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因素;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
(2)如你参加本次主题班会,请你从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各提一条建议。
据报道:店主怕商品被盗,规定每天下班前都要给女店员搜身,就连出门上厕所也不例外。年仅19岁的小于今年2月她刚入店。第一天上班,中午她要出店买饭,突然被领班叫去进行“安检”,我才知道“安检”就是要翻我的外衣口袋以防我携带店里的商品外出。小于说:“应聘时自己只知道店里规矩严,员工上班连包都不允许带,没想到离店上厕所都得搜身。”
(1)该家商店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2)这一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2007年9月12日《郑州晚报》讯: 昨日凌晨,有人在文化宫路一商店门口,摆放了花圈以及骨灰盒等物品,花圈上还写着侮辱人的语言。据附近的居民介绍,该店是一对夫妇开的,已在这里经营了好多年,因为附近只有他们一家类似商店,所以因生意上的竞争而产生恩怨的可能性不大。“用这种方式来侮辱人,太歹毒了。”住在附近的赵老先生说。
(1)该行为人的行为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2)作为店主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农村,有个别学生的家长仍然认为:初中生是小孩子,哪有什么人格,老师尽管严厉管教,随便打骂,出了事由家长们负责。对此,你持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