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气象灾害 | B.水文灾害 | C.生物灾害 | D.地质灾害 |
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人员伤亡 | B.财产损失 |
C.自然资源损失 | D.环境受到污染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 | B.科技发展水平 |
C.自然资源 | D.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A.从西亚流向非洲 | B.从亚洲流向拉美 |
C.从拉美流向北美 | D.从欧美流向非洲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促进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
B.1984年,国家政策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 B.23% |
C.13% | D.60% |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