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
B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
C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
D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A.《诗经》 | B.《离骚》 |
C.《窦娥冤》 | D.《红楼梦》 |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