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 A |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
| B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
| C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
| D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未几;作为发明造纸术、炸药的国家但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具有较
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 A.躲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进步 |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
|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 )
|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 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
| 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 A.法家 | B.儒家 | C.道家 | D.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