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德国和法国提出对欧元区经济政策进行监督的计划,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就此计划出现重大分歧,该计划中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争论,包括废止薪资指数化和协调欧元区企业税率。这说明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曲折
②欧盟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的组织
③各国在经济事务中都有发言权,反映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欧洲各国的合作正在积极进行
|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大萧条期间,哈佛大学教授汉森指出,资本主义正经历着长期停滞,停滞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开垦区的终结、大型个体新工业的消失、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节省资本革新的推广等因素,正在结束作为资本主义增长过程中心的新私人投资的机会。根据上述观点,我们推断他应对危机的主张应该是()
| A.增加政府投资 | B.实行国有化 |
|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D.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洋务运动则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私营企业为主,洋务运动则以官办或官督商办为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则以政府官僚的推动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 A.近代化成为共识 |
| B.政府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
| C.近代化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展开 |
| D.近代化具有内源性特征 |
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 A.中国日益融入世界 |
|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
|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
|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迁与晚清时期相比,区别在于()
| A.变迁的领域 | B.效仿的对象 |
| C.变化的方向 | D.政府的作用 |
深圳开放为特区之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外,其他一切都是‘黄’的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之间变成解放前。”这些言论主要表明()
| A.特区缺乏对资本主义的鉴别 |
| B.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 |
| C.特区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 D.特区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