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 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C.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下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

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
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
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

A.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 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D.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