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元代的一段公文说:“四川行中书省移准中书省咨,‘来咨: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材料反映出元代行省在审理狱案时( )
| A.必要时可参阅前期相应规则典制 |
| B.程序繁琐、效率比较低下 |
| C.地方具有相对独立的司法主权 |
| D.坚持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 |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下图文作为史料:()
①有助于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②证明了当时四川开始有青铜铸造工艺
③反映了当时作战方式的多样性的特点
④有助于从侧面印证了商鞅的农战思想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
| B.严重阻碍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
| C.无法彻底帮助美国恢复经济 |
| 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调节 |
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这说明被推翻的临时政府()
| A.与沙皇政府性质一样 | B.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
| 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 D.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 |
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
| B.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 |
| C.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
| 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