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 类地行星 | 
   质量(地球为1) | 
   体积(地球为1) | 
   平均密度 (g/cm3)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 水星 | 
   0.05 | 
   0.056 | 
   5.46 | 
   87.9d | 
   58.6d | 
  
| 金星 | 
   0.82 | 
   0.856 | 
   5.26 | 
   224.7d | 
   243d | 
  
| 地球 | 
   1 | 
   1 | 
   5.52 | 
   1a | 
   23h 56min | 
  
| 火星 | 
   0.11 | 
   0.150 | 
   3.96 | 
   1.9a | 
   24h 37min | 
  
 据图表数据推测,
| A.火星上的太阳日比地球上的太阳日短 | 
| B.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差值在火星上比地球上大 | 
| C.火星上的恒星日比地球上的恒星日短 | 
| D.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差值在火星上比地球上小 | 
据图表数据看出,
| A.自转周期就是昼夜交替周期 | 
| B.金星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短 | 
| C.火星公转速度比金星快 | 
| D.金星自转角速度最小 | 
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 B.使水呈三态变化 | 
|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 D.使海平面上升 | 
读上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 
| 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 
| C.南纬3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 | 
| 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①能促进高低纬度地区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③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④对航海没有影响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此时北半球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此季节甲地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B.盛行西南风 | 
| C.气候炎热干燥 | D.有太阳直射 | 
眭丽同学利用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附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问题。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物理风化 | B.风力侵蚀 | C.流水搬运 | D.流水沉积(堆积) | 
读图4并回答问题。
 图4
 关于图中甲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山岭、背斜 | B.山岭、向斜 | C.谷地、背斜 | D.谷地、向斜 |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若图1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 B.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 
| C.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 |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 | 
如果图1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 
| B.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 C.甲一定是亚欧大陆,乙一定是太平洋 | 
| D.甲一定是太平洋,乙一定是亚欧大陆 | 
若图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 
| B.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 
| C.甲、乙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 
| D.甲、乙之间是盛行西风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