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经纬度 |
一月 |
七月 |
年降水量 |
甲 |
102°E、25°N |
7.7 |
19.8 |
1000 |
乙 |
113°E、31°N |
4 |
29 |
1200 |
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成都平原 |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
D.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 |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类型不同 | B.气候类型不同 |
C.海陆位置不同 | D.纬度位置不同 |
下列描述符合甲所在省特征的是
A.我国重要的油菜产区 | B.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
C.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 D.京广铁路纵贯南北 |
区域成长阶段的具体表现有( )
A.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 | B.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
C.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
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 B.耕地破碎,人均少 |
C.水稻土肥力下降 | D.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
下列商品粮基地,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 )
A.江汉平原 | B.三江平原 |
C.鄱阳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 )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是( )
A.水稻单产低 |
B.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
C.人口稠密 |
D.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开垦黏重的土壤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