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
|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
|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
| 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表明
|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
| 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 A.土地兼并严重 | B.小农经济的弱化 |
| C.商品经济发达 | D.井田制得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