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 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③发明了印刷技术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这表明他认为()
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
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 |
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A.保马法 | B.将兵法 | C.保甲法 | D.设军器监 |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
C.产生了否定了科举制度的思想 |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
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